中文

English

RNA编辑技术逆袭,鸿运国际引领超越CPISPR的新局面

发布时间:2025-01-19   信息来源:阙江行

近年来,RNA编辑技术逐渐崭露头角,成为生物医疗领域的新宠。早在1995年,Ribozyme Pharmaceuticals首次提出“治疗性RNA编辑”的概念,发现反义寡核苷酸可以吸引ADAR酶至互补RNA链进行碱基编辑。然而,这项研究发表在PNAS上,仅被引用一次,几乎被淹没在学术文献的海洋中。

RNA编辑技术逆袭,鸿运国际引领超越CPISPR的新局面

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,2012年至2013年间,Stafforst博士与Rosenthal博士分别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、PNAS及Neuron上发表了关于A到I(A-to-I)编辑系统的研究。这些系统利用ADAR酶将RNA中的腺苷(A)转化为肌苷(I),虽然成果显著,却因CRISPR-Cas9技术的强劲发展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。毕竟,基因(DNA)编辑已经足够引人注目,RNA编辑一度被视为技术的“第二选择”。

随着时间推移,RNA编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。2017年,CRISPR领域的先驱张锋博士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文章,提到“利用CRISPR-Cas13进行RNA编辑”的工作。该研究为RNA编辑注入了新的活力,使得该领域得到了更多的承认。2024年,《Nature》发表文章《Move over, CRISPR: RNA-editing therapies pick up steam》,指出RNA编辑技术具有可逆性和灵活性,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更安全、更精准的方案。

ADAR酶:RNA编辑的核心工具

在动物体内,RNA编辑主要依赖腺苷脱氨酶(ADAR)的催化。ADAR酶为天然存在的RNA编辑酶,能够将腺苷(A)脱氨基转化为肌苷(I),而腺苷I在细胞翻译过程中被读取为鸟苷(G),实现了A-I-G的转换。哺乳动物中存在三种ADAR酶:ADAR1、ADAR2和ADAR3。其中,ADAR1被重点关注,分为ADAR1(p110)和ADAR1(p150)两个亚型,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。

RNA编辑:开启新的治疗时代

RNA编辑技术的优势在于它不会对“唯一”的DNA模板进行不可逆的修改,减轻了相关风险,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用量,从而提升了治疗的个性化。在此背景下,Science刊登了一篇名为“Buoyed by ‘milestone’ clinical result, RNA editing is poised to treat diseases”的文章,深入探讨了RNA编辑的潜力。

不同类型的RNA编辑技术

RNA编辑的技术多样,ADAR编辑通过设计互补的引导RNA,使之与靶点mRNA结合并招募ADAR酶进行编辑,能够修复G到A的突变。此外,科研人员还在探索其他技术,如Trans剪接和RNA切割,以更广泛地应对遗传缺陷。

RNA编辑临床研究的新机遇

RNA编辑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,波及越来越多企业。在ADAR介导的RNA编辑领域,企业如Wave及ProQR等,致力于通过创新技术推动RNA编辑的发展。2024年10月16日,Wave公司在WVE-006项目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进展,成功编辑了α-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(AATD)患者的基因,显示出RNA编辑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巨大潜力,给患者带来了光明的希望。

在此背景下,鸿运国际推出的新型重组ADAR蛋白产品,包括ADAR1(p150)、ADAR1(p110)和ADAR2L,支持RNA编辑机制的研究与治疗策略的开发。这些产品在体外脱氨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功能,为RNA编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。